中非经贸合作向更高更广迈进

国内 h6883153w 2021-10-09 09:46 147 0

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举行
中非经贸合作向更高更广迈进

签约135个项目,累计金额229亿美元,签约项目的数量和金额均超过首届博览会……这是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交出的亮眼答卷。

9月26日至29日,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新起点、新机遇、新作为”,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南非、塞内加尔6个非洲国家作为主宾国参会,浙江和江西担任主题省。针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本届博览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会模式,同步开启“云会议、云展览、云交易”。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1年。21年来,中非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空前活跃、相互支持愈加坚定。现在,中国和非洲互为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已成为推动中非经贸举措落实的新平台和扩大中国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

势头十分看好

来自肯尼亚的鲜花只需14个小时就可运抵长沙,来自南非的红酒、摩洛哥的羊奶皂逐渐走进中国人的视野,刚实现对华市场准入的卢旺达干辣椒成为“爆款”产品……在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共有40多个非洲国家、近900家中非企业参展参会,汇聚起中非开放合作澎湃浩荡的大合唱。

作为2018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对非合作“八大行动”的重要内容,2019年,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两年多来,首届博览会在促进中非经贸合作方面成效显著。

据悉,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中非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中非驻地服务中心等中非经贸合作交流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取得实质进展,可可、咖啡、坚果、鲜花等非资源性产品全产业链加快构建,卢旺达干辣椒等非洲产品市场准入取得突破;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初具规模,95家非洲国家商务代表处、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入驻;中非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易货贸易对非贸易模式创新发展。

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举行前夕,《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2021)》在长沙发布。报告指出,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从2000年至今,中非贸易额增长了20倍。中国已经连续12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中非贸易额占非洲整体外贸总额比重连年上升,2020年超过21%,达到1800亿美元。

8月26日,由中非民间商会组织发布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进入了“小步快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逐步成为中非经贸投资合作的主要力量,正在经历从“走向非洲”到“落户非洲”再到“扎根非洲”的转变。

尽管笼罩全球的疫情阴霾仍未散去,但中非经贸合作的势头十分看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非贸易额达1391亿美元,同比增长40.5%,达到历史同期最高位。其中,中国从非洲进口大幅增长46.3%,达593亿美元;中国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20.7亿美元,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平台更多、关注度更高、合作领域更广泛。”总结中非合作的新进展,中国非洲研究院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宝荣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是随着中国企业对非洲市场的了解更加深入,除了中央政府层面搭建的平台外,中非双方的地方政府、企业、学界等层面之间搭建合作平台的意愿更加积极;二是中非双方过去比较关注政府层面和大企业的对接合作,现在更加注重探讨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的模式;三是针对非洲市场的特殊性,合作领域从基础设施投资延伸到服务业领域,机制化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优势互补明显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指出,非洲的人口红利将逐渐兑现,将出现全球最为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制造业极具发展潜力,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正从新一轮技术革命中获益。

“中非合作有独特优势。”杨宝荣表示,一是中非都有被殖民的历史,相似的历史起点奠定了双方互信的基础。构建真正的多边主义,让更多发展中国家民众真正受益,是中非双方合作的共识;二是中非产业互补的优势非常突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产能,有能力、有意愿为资源禀赋差异巨大的非洲国家提供产业对接服务。非洲国家现在不具备发展条件又有发展预期的领域,都是中非未来可以开展合作的重点;三是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对非洲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正积极支持向非洲进行技术转移和人才培训,提升非洲国家的技术水平。此外,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设置了很多基金。这些基金对推动中国企业落地非洲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孵化作用;四是第四次产业革命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中非已在跨境电商、电子结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产业领域展开合作探索,未来在绿色产业领域也会有更多合作。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认为,投资合作是推动中非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的强劲动力。中国是非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年来,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长超过25%。中国对非投资在疫情形势下逆势增长,从2019年27.1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29.6亿美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中非投资合作互利共赢。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既推动了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又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支持,帮助其将优势资源转化成市场竞争力。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表示,非洲必须与中国合作。中国企业在促进非洲基础设施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很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在非洲大陆展开。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对于非洲经济复苏也十分重要,非洲大陆需要民营企业以各种模式在这片土地上建设投资。

未来前景可期

非盟《2063年议程》将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列为重要目标之一。中国企业投资已成为非洲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推进了非洲工业化,促进了非洲就业,提升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东道国的工业园区管理水平提升。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薇拉·松圭认为,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态势十分强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企业仍持续对非投资,这为非洲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双方的合作始终关注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非洲是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未来,中非合作前景可期。”杨宝荣认为,一方面,非洲12亿多人口的统一大市场形成的速度在加快,今年1月成立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各个次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非洲将成为中国产业和产能转移的重要依托市场;另一方面,非洲自身的资源潜力也足够支撑非洲在未来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中非合作的健康发展不仅在非洲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对投资非洲保持乐观,并针对自身问题与短板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探索三方合作,制定长期经营规划,融入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关注传统投资领域的同时,正着眼于中高端技术制造、医疗医药、数字经济、航空产业等新领域。

面向未来,中非经贸合作应抓住历史机遇,推动转型升级。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皓认为,在新格局下,推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应着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促进非洲经贸合作由过去的“输血”向“造血”转变;二是从以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为主,向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三是从注重硬件建设向同时注重硬件、软件建设转变;四是从进口大宗矿产资源产品为主,向鼓励进口非资源型产品、提升非洲国家长期出口能力和发展能力转变;五是从现行国际经贸规则向大胆探索尝试更接地气的经贸治理规则转变;六是从做好中非经贸合作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讲好中非经贸合作故事转变。(记者 贾平凡)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