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为大半个中国“雪中送炭”

国内 h6883153w 2021-11-25 06:52 96 0

“万吨煤列”从呼和浩特出发,向东驶去。(苗丝雨,2021年11月23日摄)

时令已到小雪,寒潮开始活跃。承担着今冬明春向国内18个省区市提供用煤任务的内蒙古自治区,各煤矿生产现场热火朝天,公路、铁路运输繁忙。“保供”成为当地煤炭行业的热词,大家倾其所能为兄弟省份“雪中送炭”,努力为大半个中国送“温暖”。

生产:汗水湿透了衣衫

距地面180米的井下,直径3.5米的两只滚筒式采煤刀,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在两层楼房高的煤壁上垂直飞旋,金刚刀头所过之处,一层80公分厚的坚硬煤块如泥般应声而落。

这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境内的国家能源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综采一队的作业现场。队长段伟告诉记者:目前这个330米长的作业面,一刀切过去可采煤3000吨。

煤渣飞溅中,记者看到,采煤机对面一排165台7米高的液压千斤顶支架下,一位采煤工手持遥控器,操控着前方“钢铁侠”的每一个动作,其余10多名工人频繁穿梭检查设备、手脚并用整理现场,忙得不可开交。

在井下,采煤也不需亲自动手,但工人要穿过5公里长的巷道,来到15摄氏度左右的恒温作业面,要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工作8个小时。记者看到,黑色粉尘模糊了他们的脸庞、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最耀眼的是闪亮的双眼与洁白的牙齿。

目前,作为神东煤炭集团的主力矿井之一,上湾煤矿正夜以继日在“保供”:煤矿实行三班倒,日产煤炭5万吨。这一产量如果每节火车皮载重80吨,则需要625节火车皮才能装得下。

11月17日,国家能源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采煤现场。新华社记者贾立君摄

运输:车轮滚滚向东行

冬日塞外,草枯风寒。鄂尔多斯高原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辆满载煤炭的大卡车迤逦而行,它们马不停蹄向东驶去,要跨过黄河、长江,把煤送到华北、华东等地。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境内的荣恒煤矿外的山梁中,大卡车排起了数公里“长龙”。这是一个占地近14平方公里的露天煤矿,矿长柴二荣跑到山头用无人机观察,指挥着生产与运输。据柴二荣介绍,为完成每月22万吨煤炭“保供”任务,矿里新增400多名工人,购置了25台挖掘机、90多辆大卡车,加班加点生产。“能为国家‘保供’作贡献,很有成就感。”他说。

内蒙古荣恒煤矿外围拉煤车排起长队等待装煤。(柴二荣,2021年10月23日摄)

热火朝天的生产、运输场面到处可见。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为保证煤炭快速外运,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煤矿开通了电子提煤单业务,卡车司机在网上预约时间,将姓名、车牌号、防疫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等信息提交给矿方审核,到煤矿后扫描二维码即可装煤。

作为内蒙古煤炭外运“火车头”的中铁呼和浩特局,集中运力资源,开展保供专项行动。其中,包头西站“电煤列车优先”,无缝衔接机车与车流,减少沿途作业次数和时间,让每趟运煤专列发挥最大效率,自10月以来,每天向华东、华南地区送煤3万吨。

内蒙古煤炭“出区达海”重要枢纽呼和浩特南站,“万吨煤列”向东疾驰,日均运量35万吨。今年10月以来,中铁呼和浩特局已累计向区外发运煤炭2500余万吨。

保供:倾其所能送温暖

据介绍,近期为了“保供”,当地政府释放产能,为115处煤矿核增产能1.69亿吨,并调增10处建设煤矿规模,增加产能2160万吨。10月份,全区生产煤炭近1亿吨,创近3年来最高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局长王金豹介绍,目前全区312处在产煤矿均加大马力生产。11月20日,全区生产煤炭386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鄂尔多斯市231处在产煤矿生产煤炭280.12万吨。今年,全区力争煤炭产量超过10.5亿吨,保障社会用煤。

11月23日,运煤列车在呼和浩特南站整装待发。(纪恩泉 摄)

在增产、扩运的同时,内蒙古号召煤矿企业落实国家保供稳价决策。王金豹说,通过自治区各级政府部署、行业协会倡议、龙头企业带头,鄂尔多斯市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均价,已由最高时10月中旬的每吨1800元降至目前的870元,这对保障全国用煤与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谈起“保供”,当地政府和煤炭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表示,希望“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能够倾其所能给兄弟省份带去“温暖”。(记者贾立君、任会斌)

展开阅读全文
责编:郭姝婷


评论区